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937|回復: 13

「YOUTUBE 影片分享」心經解讀第一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4-15 14:29: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andmusic 於 2021-4-15 14:31 編輯

以下內容是原始影片的字幕檔轉出,看完覺的解釋有些新意,不多做排版 太耗時~ 字幕在下給大家討論討論~


心經解讀第一期

未命名.jpg

心經解讀第一期

接下來你聽到的這個關於心經的解讀
將會是有史以來最準確的心經解讀
應該沒有之一
並且這個解讀沒有什麼很虛的東西
基本上都是大白話
只要有一個正常人的邏輯思維都能聽懂
所以請仔細聽完
然後以一個正常人的思維去理解
為什麼敢說這個心經解讀
是史上最準確的心經解讀
因為這個解讀綜合了
以下多個方面進行解讀

一 佛教的禪修之道
因為佛教的核心在修行
而這個修行指的其實就是禪修

二 大腦意識的結構和運行原理
佛教中的修行
修的就是心
而這個心指的並不是心臟
而是人的意識
對意識的理解
能夠讓你真正的去瞭解佛教的理論經典
並指導你的修行

三 佛教經典內容的音譯和意譯的準確理解
這個是必須的
如果你對佛教經典中的一些
關鍵字的意思都不理解的話
當然無法看懂心經

四 常識和邏輯
其實真正的佛教理論經典
都是建立在嚴謹的常識和邏輯上的
不過大多數人沒有能真正的看明白
只能將它神秘化
哲學化
然後雲裡霧裡的忽悠一通
接下來我們將正式的解讀心經

首先開頭第一句

觀自在菩薩

觀  指的是觀照覺知
那麼這個觀照和覺知是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
我的手感覺有點癢
我把我的注意力轉移到
手上癢的這個感覺上
最大程度的去感受這個癢
這就是觀照
自在  什麼是自在
不受約束
不受控制
這就是自在
當我們在觀照那個癢的感受的時候
會覺得好癢
好難受
忍不住去撓他
這個時候想要去撓的心理
和去撓的這個動作
其實就是受到癢的感受的影響
我們被癢的這個感受控制了
所以這個狀態是不自在的
真正的自在指的是
你觀照癢的這個感受的時候
感受就只是感受
並不會受到它的影響
這就是自在
觀自在的意思是
你觀照內心的某個目標對像
可是念頭情緒或是別的感受
但是你只是觀照覺知它不去評判它
也不要受到它的影響
在整個過程中保持平等心
說到這 有些有禪修冥想經驗的人
可能就會說

你這個說的不就是禪修和冥想的技巧嗎
對的
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這其實就是佛教修行的關鍵所在
但是很多喜歡去看
各種或真或假的佛經理論
而沒有任何實修經驗的人
可能不太好理解
而有實修經驗的人則會感同身受
因為我說的正是他們所經歷的
菩薩  菩薩的意思是覺有情
這個詞可能很多人聽起來有點懵
感覺挺陌生的
但其實它很形象
很好理解
覺指的是覺醒 解脫
也就是佛教中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境界
那麼有情指的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你對佛教有一定瞭解的話
可能經常會看到這麼一句話
一切有情眾生
什麼什麼的
這個有情指的就是有情眾生的簡稱
而有情眾生指的是沒有達到解脫境界的人
比如我 以及正在看這個視頻的觀眾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個覺有情
看起來好像跟菩薩不太搭邊
其實不然
菩薩是幹什麼的
菩薩是普渡眾生的
這個渡的方法
就是將你引向佛教的修行之道
引導你走向覺醒 解脫
我們常說什麼
觀音菩薩、文殊菩薩
這個菩薩並不是某個人的名字或者姓氏
它其實是一種職業的稱呼
就跟我們稱呼某某老師一樣
老師是教書育人
菩薩則是傳法渡人
不過菩薩並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的
當個老師
還要考個教師資格證
菩薩自然不是隨隨便便都能當的
要當菩薩自身需要達到一定的境界
要麼成為圓滿解脫的阿羅漢
或者很接近這一個境界
不然的話你自己都沒解脫
你都沒搞清楚這條路是怎麼走的
你憑什麼去渡人解脫
如果你自己都搞不清楚這條路的話
那你更有可能不是渡人
而是坑人
所以整句話觀自在菩薩的意思是
以平等心觀照內心
可使眾生走向覺醒解脫之道
而對這句話很多版本的解讀都搞錯了
解讀成觀世音菩薩
或者是解讀成某個叫觀自在菩薩的人
這些解讀都是錯誤的
並且錯的非常離譜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行  指的是修行
什麼是修行
就是前面所說的觀自在的修行
深   深入
指修行深入到一定境界的時候
般若 這個是全文中最重要的關鍵詞
也是整個佛教中最重要的關鍵詞
可以說要理解了這個詞
就理解了什麼是佛教
雖然現在普遍認為這個般若的意譯是智慧
但實際上這個智慧並不是我們平常理解的智慧
甚至這個般若其實都不是讀波惹的

梵文版的智慧是prajna
一共有四個音
這個發音不僅跟波惹完全不像
連音的數量都對不上
而巴利語的智慧panna看起來更像一些
並且音的數量是能對上的
另外我們現在讀波惹使用的普通話
形成於清朝時期
而心經的成文時期大致在唐宋左右
心經出來之後
過了1000多年才有普通話
唐宋時期的官話
根據考證應該是客家話
所以這個智慧的音譯應該是客家話
對巴利語智慧的音譯
如果我們用客家話去讀般惹
讀出來的發音是般若
幾乎跟巴利語智慧的發音是一模一樣的
後來的普通話想要去修正這個問題
但由於普通話本身發不出這個音
於是只能在般若和波惹之間糾結了
瞭解完智慧的正確發音之後
我們來正式的探討一下
這個佛教中的智慧到底指的是什麼
這個智慧在佛經中一直使用音譯
其根本原因在於這個智慧跟我們普通人
理解的智慧是完全不一樣的
之所以將其稱之為智慧
是因為它是我們能找到的
最接近意思的詞了
那麼這個智慧到底是什麼呢
指的是高智商嗎
如果是的話
那我們現在一聽到佛教
就跟聽到門薩俱樂部(高智商俱樂部)
的感覺是一樣的
那佛教所謂的修行不就成了
提高智商的訓練了嗎
這麼看的話
佛教對科學技術的發展
應該有很強的推動力才對
顯然不是
佛教的智慧與智商無關
那這個智慧是哲學的智慧嗎
我們朝這個方向去看一下
就會發現幾乎所有搞哲學的人
都是比較悲觀的
如果你看到一個人非常樂觀
問他幹什麼的
如果他跟你回答是搞哲學的
那他一定在騙你
他其實是搞笑的
有不少在哲學方面有很深造詣的人
甚至都瘋掉或者自殺了

顯然
佛教的智慧也不是哲學智慧
那麼佛教的智慧是科學的智慧嗎
更不可能是
科學的誕生和發展才幾百年
佛教起源於2500年前
時間上都對不上
如果是的話
現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豈不都成了阿羅漢了
另外好像科學界的人
絕大多數都不是佛教徒
並且跟佛教也不熟
由此可見
佛教的智慧也不是什麼科學的智慧
那麼佛教的智慧到底是什麼
與智商無關
不是哲學
也不是科學
其實你可以隨意的發揮你的想像力
去想像這個智慧是什麼
不過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
只要你能想像得到都不對
因為它不是任何一種思想學說
也不是任何知識上或者是概念上的東西
佛教的智慧其實是一種意識狀態
這種意識狀態普通人是很難理解的
只有當你真正的進入到那種意識狀態
體驗到了
你才能獲得佛教所說的智慧
而想要達到那種狀態
則需要通過修行才行
這個修行的方法就是佛法
所以對心經的理解
只能夠讓你瞭解佛法
並不能讓你獲得佛教所說的智慧
不過智慧既然是一種意識狀態
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對意識的理解
來瞭解這個智慧是怎樣的
但是我們要到下一句話的解讀再說
因為下一句話所說的還是智慧
暫時先講完了智慧
我們要講下一個關鍵字
波羅蜜或者說是波羅蜜多
這個也是音譯
你讀叫波羅密或者波羅密多都行
那麼它的意思是什麼呢
它的意思是屬性或者說是特質
但又不是所有的特質都是波羅密
只有能夠幫助你實現覺醒解脫的
才能夠稱為波羅密
比如我們說一個人很流氓
這個流氓就是它的特質
但是卻不能算作是波羅密
因為它無法讓你實現解脫
佛教所說的波羅密是有特指的
主要有下面幾個

佈施也稱捨離
有捨離波羅密的人經常會
分享自己的東西給別人

忍辱 別人罵你
你不會產生嗔恨
想要去反擊別人
甚至連氣都不會生

持戒  指的就是不破戒

精進
能夠努力的去修行

禪定
指的是內心
也就是潛意識的清淨和寂靜

般若  也就是我們剛剛所說的智慧

在這麼多波羅密中
其中般若波羅密是最最重要的
當般若智慧達到一定程度時
其他的波羅密自然也就會有
所以整句話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的意思是
當修行深入到
能夠擁有足夠多的般若智慧時
照見五蘊皆空
照見  指的是感受到發現的意思
整句話最重要的關鍵字是五蘊
五蘊  指的是色受想行識
也就是色蘊受蘊
想蘊識蘊(少了一個行蘊)
這個五蘊的本質是什麼
它其實就是人類潛意識中的五大工作系統
首先講色蘊
色蘊在五大工作系統中屬於信息採集系統
有五個模塊
分別是眼、耳、鼻、舌、身
以各種角度從外界採集信息
然後傳遞給大腦的意識
以眼睛為例
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事物
是因為在外部環境中存在光線
這些光線照射到物體的表面
發生漫反射
其中有一小部分漫反射的光
進入到我們的眼睛
在眼睛的部分進行初步的處理後
生成原始的生物電信息
再傳遞回大腦的視覺處理模塊進行處理
才形成真正的視覺信息
到這時候這個視覺信息會有兩個去向
一個是傳遞給顯意識
也就是讓你看到外界的某個東西
還有一個去向就是這個視覺信息
會被潛意識的其他模塊處理
於是就涉及到了其他的另外4個蘊
受想行識

 樓主| 發表於 2021-4-15 14:33:39 | 顯示全部樓層
接上頁


我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
一個男孩子看到了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
在向他這邊走來
一開始他通過色蘊
看到了這個女孩子的視覺信息
接下來識蘊再處理這個視覺信息
識別出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子
再然後產生了非常喜歡的感受
也就是佛教所說的貪愛
這就是受蘊  產生了這些感受之後
想蘊就跟著起來了
這時候你就開始幻想
這麼漂亮的女孩子
如果是我的女朋友多好
開始幻想著如何跟這個女孩子相識
成為男女朋友
以及後來的結婚
想著想著你的口水不自覺的流了下來
這就是行蘊
大約兩分鐘後
他剛給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取好名字的時候
突然回過神來
那個女孩子好像走遠了
於是下定決心克服內心的害羞和恐懼
勇敢的上去認識那個女孩子
這裡面又是一輪的五蘊的運轉
可惜的是
那個女孩子通過色蘊
看到了男孩子流口水的樣子
女孩子的識蘊
把他識別成了一個流氓變態
對男孩產生了害怕的感受
進而產生了想要遠離這個人的想法
所以當男孩剛去搭訕時
女孩直接跑開了
在這場並不太美麗的邂逅中
兩位主人公的內在心理活動
和行為都是被五蘊所控制的
而我們所謂的自由意志
其實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基本上已經被五蘊完全綁架了
講到這裡
我們就可以確定佛教所說的智慧是什麼呢
智慧指的是不受五蘊所影響
及至讓整個五蘊
停止這種盲目的自動運轉的能力
這兩點有什麼區別呢
是要嘗試著不受五蘊的影響和控制
到了更高深的境界
目標就變成了完全的控制五蘊
讓它停止這種盲目的自動運行
我們普通人
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凡夫
都是受五蘊所控制的
如果五蘊停止了自動運行
那又由誰來控制我們呢
這個時候那個本我
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具有佛性的真我
將會接替五蘊來掌控我們的人生
覺醒是意識到真正的本我是誰
以及本我的回歸
解脫指的是從五蘊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所以說佛教的智慧
壓根不是什麼知識概念上的東西
他指的是你完全的掌控自己的內心
也就是意識的能力
別人常說什麼佛教思想什麼的
其實是一種比較低級的錯誤說法
思想是五蘊中想蘊了一部分
而佛教所走的那條路
遠遠超越了思想
所以整句話照見五蘊皆空的意思是
不再受到五蘊的影響
乃至整個五蘊都停止運轉的時候
度一切苦厄
其實這句話不用翻譯了
幾乎相當於大白話
但需要解釋一下
痛苦是從哪裡來的
要解答這個問題
我們得先瞭解痛苦是什麼
某個人說我感覺到好痛苦
好難過
這是一種情緒
是一種感受
還有什麼緊張焦慮壓力什麼的
說白了其實這些東西
就是五蘊運行時的產物而已
當你能夠不再受到五蘊的影響
甚至五蘊都已經停止了自動運轉
哪裡還有什麼痛苦
這就是為什麼到了五蘊皆空的時候
心經裡說出了一句  度一切苦厄
其實佛法是非常符合常識和邏輯的
真正的佛法是可以做到像科普一樣
用正常的邏輯思維去理解的
如果你有高中生的知識和邏輯思維能力
去看各種的科普內容
能夠很清楚的理解
但如果你去看各種佛經和佛經的解讀
不管你的文化水平有多高
基本上都是一臉懵逼進來
一臉懵逼出去
其原因有兩點

一種是目前傳世的很多佛經
其實都是假的
有些是半真半假的魔改版
還有一些則是完全原創的瞎編

第二點是除了極個別的
真正實修的老禪師之外
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人
能夠理解佛經的教義了
都是在按照自己的主觀想像
對那些或真或假的佛經再做一次曲解而已

以後有機會的話
可能會做一些打假的內容
如果你們對佛教理論
這方面的內容感興趣的話
可以訂閱我的頻道
還有關於我的所有解讀
都是可以按照基本的常識和邏輯去理解的
如果有任何疑問可以儘管提出來
其實真的很有可能會有疑問
因為如果真的認真思考
想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話
會想問清楚那個本我到底是什麼
不過想要完全解釋清楚的話
這裡放不下了
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人類意識結構的問題
以後再說吧
由於時間的關係
這一期就先講到這
心經前面的內容是最核心最關鍵的
當你真正的瞭解它時
你就真正的瞭解什麼是佛教

本集完

發表於 2021-4-15 19:23:27 | 顯示全部樓層

般若波羅蜜多」(梵語:Prajñāpāramitā )直譯為「以佛法的智慧到達解脫的彼岸」也有人翻譯為度過生死之海的智慧。
佛經的翻譯從古至今都有嚴謹的考證。幾千年下來佛學已經不謹謹是宗教還是一門學術。所以經典翻譯內容都是有經過考證的。




發表於 2021-4-15 19:32:19 | 顯示全部樓層
般若智是內我的智慧。假設我正在構思一張設計大,外我的意識與內我所構思出來的並不一定相同,內我所構思出來的往往會比外我畫的好。如果在安靜的狀態下就有機會接收到內我所構思出來的設計圖。這個部份一般人通常稱為靈感。

在深入一點的般若智就玄了~這個部份我也還在研究。

發表於 2021-4-15 19:34:54 | 顯示全部樓層
心經可以參考元音老人的心經穩訣。書中有關宗教的部份就別理他了~
整體而言他寫的心經才是親證的。

發表於 2021-4-15 21:22:11 | 顯示全部樓層
迷失的鹿 發表於 2021-4-15 19:32
般若智是內我的智慧。假設我正在構思一張設計大,外我的意識與內我所構思出來的並不一定相同,內我所構思出 ...

我一直觉得我内我开车比外我好,,,外我开车时候开小差时,内我会帮我注意安全,调整安全距离。当然,内我的熟练和自如,都是平时外我开车时候让内我记录下来并保存的行为习惯。嗯,应该是这样。

 樓主| 發表於 2021-4-15 21:51:25 | 顯示全部樓層
迷失的鹿 發表於 2021-4-15 19:34
心經可以參考元音老人的心經穩訣。書中有關宗教的部份就別理他了~
整體而言他寫的心經才是親證的。 ...

音老人的心經穩訣~ 收到~

這個Youtuber 說,一般人是潛意識在主導表意識,佛法禪修是要止息表意識+潛意識(五蘊的自動機制)?!  真是這樣嗎?


~ 感謝迷鹿大~

 樓主| 發表於 2021-4-15 22:01: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andmusic 於 2021-4-15 22:22 編輯
一生不醉醒 發表於 2021-4-15 21:22
我一直觉得我内我开车比外我好,,,外我开车时候开小差时,内我会帮我注意安全,调整安全距离。当然,内 ...


恩恩~ 同意 ~

我可以用眼角感測行車周圍的動態,是屬於潛意識 (內我)在觀測?? ,坐我車的人心臟要很大顆.

潛意識 (內我) 的功能,好像大大超越我們一般被教育的認知,潛意識的研究好像也很冷門~

發表於 2021-4-15 22:23:45 | 顯示全部樓層
andmusic 發表於 2021-4-15 21:51
音老人的心經穩訣~ 收到~

這個Youtuber 說,一般人是潛意識在主導表意識,佛法禪修是要止息表意識+潛意 ...

這個人是裝逼的,不用理他。按榮格的分類是意識,潛意識,深層潛意識。

按佛教的分類更複雜。每個學術對名詞的定義都有不同。他說的潛意識不見得是其他人說的潛意識。名詞相同,意思可能不同。

發表於 2021-4-15 22:25:42 | 顯示全部樓層
andmusic 發表於 2021-4-15 22:01
恩恩~ 同意 ~

我可以用眼角感測行車周圍的動態,是屬於潛意識 (內我)在觀測?? ,坐我車的人心臟要很大 ...

潛意識不是內我。按照分類是佛教分類法,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潛意識是介於意識與末那的中間。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