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271|回復: 7

「千古騙局 業報輪迴」上冊 第九章 失敗的改革者—釋迦牟尼與甘地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6-12 20:28: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賀蘭飛雪 於 2018-10-18 09:04 編輯

「千古騙局 業報輪迴」上冊 第九章  

失敗的改革者釋迦牟尼與甘地



張開基原著,Michaella代貼



印度在大約三千五百年前,雅利安人入侵現今印度河流域,征服了當地的土著「達羅毗荼人」。經過幾個世紀的武力擴張,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個北印度。兵強馬壯是遊牧民族的武力優勢,取得勝利並非意外,但是當少數征服者的意圖不是掠奪後就凱旋而還;卻是打算長期統治文化水準高過他們,人數也多過他們的原住民時;武力鎮壓和血腥殺戮就不是良策,更是不切實際的妄想,因此,如何有效來統治和消彌反抗是最棘手的當務之急。

「種姓制度」(caste system)是人類歷史上最獨特的一種統治方式,唯有在印度出現最完整最嚴密的制度和專屬法典;雖然起始之初只是源自征服者在武力和膚色上的優越感使然;稱之為「瓦爾那」(Varn)原意是「顏色」或「品質」),用以區別白皮膚的雅利安人和黑皮膚的土著「達羅毗荼人」,後來又延伸出了分工型態的「迦第」(Jati);是內部職業、貧富,身份的再細一層的階級劃分。

「種姓制度」當然是一種極端不合理也不人道的階級劃分,而且是世襲制的,原本是政教勾結下用以保障極少數在上位的婆羅門和剎帝利階級的權力和既得利益,同時也用來作為統治壓迫廣大中下階級人民的依據;但是到了「吠陀後期」,四大種姓開始森嚴的被區隔和標定,在婆羅門教時期,依據「婆羅門三大綱領」,婆羅門更躍上了所有種姓階級的首位,連剎帝利階級都必須聽從和尊敬他們。

但是,「種姓制度」在印度人口結構上,當然也是呈現金字塔型的分佈;婆羅門和剎帝利階級只佔不到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二十,而最高層的婆羅門階級只佔總人口數的4%左右,卻囊括了社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財富和資源,並且有著很多完全不合理的特權,婆羅門僧侶甚至可以不納稅、不受一般法律約束和制裁。而超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民眾(註:最近的一份調查顯示,三個較低等級的人口總數已經佔到印度全國11億人口的67.6%)。其中,除了「吠舍」屬於自由平民,可以因為從事生產或商業買賣而致富或擁有小康或至少維持輕貧的生活,然而,真正提供各種辛苦勞務的「首陀羅」階級卻是社會中的大多數,因為是奴隸,不但沒有人身自由,也不能蓄積私有財產,所以大多數屬於赤貧階級,而根本不列入階級的「賤民」(羶陀羅chandala,又稱不可觸untouchables註1)。更是過著非人的生活,從事最低賤、最骯髒汙穢、最危險的工作,卻連基本溫飽都不可得。

自古以來,反對「種姓制度」的大有人在,其中也不乏知名人物;譬如二千六百年前印度列國時代的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與耆那教創始人「笩駄摩那」,都是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種姓階級區分。
34.jpg


之後,虔信派時期的許多精神領袖如拿那克卡比爾Kabir)、采坦耶Chaitanya Mahaprabhu)、賽古魯奈安涅希瓦Dnyaneshwar)、阿克那斯Eknath)、羅摩奴闍Ramanuja)與杜卡拉姆Tukaram)等都是反對種姓歧視並接受所有來自各種姓信眾的教派。許多印度教改革者也認為印度教不應該容許「種姓制度」的存在。十五世紀時的羅摩難陀Ramananda)也接受所有種姓成為他的信徒,這其中包括賤民。
35.jpg
其中,釋迦牟尼不但反對種姓制度,更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專制,所以主張「眾生平等」,也接受不同種姓階級的人們皈依佛教或成為弟子信眾;


「神之子」尊號改變不了賤民的處境


到了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印度獨立運動的領袖就是「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是印度民族主義運動的領袖。他主張「非暴力」的「不合作運動」,(不服從、不合作,和絕食抗議、排斥英國貨等),在他帶領之下,印度人民用這種消極癱瘓社會正常運作的方式,竟然成功的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使得印度終於在二次大戰後真正獨立,「甘地」並因此被尊稱為「印度聖雄」,這是印度史上對「人」最高的尊號。但是他卻因為始終堅持「非暴力」的主張在獨立之後反而不再獲得支持,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案」中,他同樣非暴力的主張,卻讓一些印度教的激進份子無法認同,以致在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剛結束一段時間的絕食之後,在自宅花園中漫步前往一個每天固定祈禱的地點;結果半途中竟然被一個印度教狂熱分子南度藍姆.高德西槍擊身亡。

「甘地」是堅決反對「種姓制度」中對於「賤民」的不平等待遇(他並不反對「種姓制度」本身),1922年,他為當時印度社會中已經為數眾多的「賤民」爭取身份和應有的生存權及公民權,並將賤民稱為「哈利真」(Harijans),意思是「神之子」,這個主張也影響到了他的後繼者,在後來頒布的印度憲法中明令廢止「種姓制度」,並且同時規定公民的平等權、自由權、文化教育權和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權(參見註2)。

那麼,「種姓制度」是否因此在印度瓦解而絕跡;答案是當然沒有,不但沒有絕跡,甚至幾乎沒有太大的動搖。
36.jpg
本文之所以會舉出「釋迦牟尼」和「甘地」為例,是因為他們兩位都是印度歷史中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也是反對「種姓制度」最力的;尤其是甘地,他本身甚至是虔誠的印度教徒,並且相信「吠陀」經典(註:甘地只反對「種姓制度」對於「賤民」的不平等待遇,而不徹底反對「種姓制度」本身,這個主張是一直遭到誤解的,他的理念是循序漸進的來解決「種姓制度」,但是,顯然無法獲得認同,包括「賤民」本身,甚至招來嚴重反彈)。

37.jpg




 樓主| 發表於 2017-6-12 20:32:2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ichaella 於 2017-6-12 20:36 編輯

不容否認的,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出於人為編造的,是古代政教勾結下的產物,也是一種統治者的愚民伎倆;甚至連後來的「摩奴法典」都是人為編造的騙局;自古以來就被許多有識之士,有道德良知的賢者所反對。
38.jpg
但是遠自二千六百年前的「釋迦牟尼」,近到二十世紀的聖雄甘地,不論如何大聲疾呼,不論賜予「賤民」何種神聖的名稱,卻都是徒勞無功,從來沒能徹底推翻或剷除「種姓制度」;直到當今二十一世紀初,印度社會中的「種姓制度」仍然屹立不搖,仍然存在著嚴明的階級劃分,甚至還是有著嚴重的種姓階級歧視,不只是在通婚的習俗上,在工作職場中,在政治圈,在社會各個角落,「種姓制度」和各種階級身份仍是清楚可見的;尤其是目前號稱已經超過二億人口的「賤民」,在偏遠的農村,在各大城市的邊緣,也是隨處可見,並且非常容易分辨的。幾乎所有印度教的廟宇迄今仍然不准「賤民」進入祭拜。雖然有不少「賤民」為了抗議或逃避這種非人歧視,古代就曾大舉皈依伊斯蘭教或者佛教,但是,膚色仍然如影隨形的標示著他們的原始身份,即使移民國外,徹底改名換姓還是不能完全擺脫種姓歧視(參見註3)。


「種姓制度」的兩大「飛扶壁」


「種姓制度」為什麼不能從印度徹底消失呢?連憲法明文規定也只是形同虛設而已,除了將近三千年漫長的歲月中,這種階級觀念早已伴隨印度教的散佈流傳而形成牢不可破的主體意識,在高種姓既得利益階層的不肯放棄,低種姓階級的「宿命、認命」思想根深蒂固,其實其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根本因素;那就是印度教的「業報輪迴」教義。
如果我們用一幢哥德式的尖塔古建築來比方,「種姓制度」就是中間最高的主建築,但是,因為地基不穩固,建材又過度虛弱,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所以,「業報輪迴」就成了支撐主體結構用的「飛扶壁」,而且這些「飛扶壁」的結構強過主體千百倍,以至能支撐主建物數千年不倒塌,不會崩裂;(註:另一邊的「飛扶壁」就是「摩奴法典)。

沒錯!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政教勾結下產生的愚民政策,但是,所謂「四大階級」劃分是因為各個來自「原人」身體不同的部位,所以最高的「梵」(或「摩奴」)規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務,這根本是有計劃編造的神話謊言;本質當然是相當虛弱而經不起時間和智慧考驗的;當「吠陀後期」時,因為「再生族和一生族」的錯誤表述;造成社會的激烈
39.jpg
震盪,「種姓制度」已經開始出現巨大的危機:::

於是,原本快樂享受的死後世界說法(永生「天道」和「祖靈道」),被婆羅門僧侶蓄意篡改成了「四生三道」,把「耶摩神」硬生生的一分為二,虛擬出了有殘酷刑罰的「地獄」,並且編造出了善惡有報的謊言騙局,只要生前行惡,沒有虔誠祭祀的人,死後都會墮落於「地獄」受苦而求出不得;在那樣一個民智未開,婆羅門壟斷所有知識,並且擁有解釋「吠陀經典」和各種神話,專司祭祀儀軌的時代,有關「地獄」的神話儘管是一夜之間無中生有的突然冒出來的;但是,仍然是婆羅門說了算數;於是就在有計劃的宣揚傳布之下,很快的就深入人心,沒有人不害怕死後下地獄去接受酷刑的;所以,死後的世界和人間社會一樣有了天壤之別的差別性。之後在婆羅門教的時代,婆羅門僧侶為了私心自用的寡佔所有權力和財富,又編造了同樣是騙局的「婆羅門三大綱領」,把自己拱上了權力和階級地位的最高峰,更不惜假托「摩奴大神」之名,捏造了一本「摩奴法典」來強化神話說詞,規範所有種姓階級的權利義務,並且訂定出最嚴苛的罰則,同時給予自身最多的特權。

於是,不只是使得婆羅門的權勢如日中天,連「善惡業報、三道輪迴」都從此定調,迄今歷經二千多年依舊盛行不衰,只要是印度教徒,人人深信不疑(註4)。

這種堅定的信仰經過二千年時間的「凝固」,早就變得堅固無比,不但本身堅固,也同時支撐住主體的「種姓制度」,使之能屹立不搖,支配整個印度社會迄今未嘗崩解。一如堅固的「飛扶壁」能夠有效支撐住原本脆弱的主體高塔建築一樣。

而當釋迦牟尼發覺「種姓制度」的不合理和不人道,意圖推翻時,雖然他主張「眾生平等」,但,他攻擊的只是「主體」,而沒有觸碰到「業報輪迴」這個堅固的支架,更有甚的是;他非但不質疑或攻擊「業報輪迴」假說,反而更變本加厲的大肆擴增其格局,從
40.jpg
「三道」加碼成為「六道輪迴」,這也成了佛教日後一再強調的主軸之一。同樣的,如果把「業報輪迴」從佛教基本教義中完全抽離的話;其他「修行解脫」和「究竟涅盤」就根本沒有立足點了,也必然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了?

同樣的,「甘地」儘管大聲疾呼的用他聖雄的身份來加封賤民為「神之子」,但是,他本身是印度教徒,相信「吠陀教義」,當然也是相信「業報輪迴」的,那麼也就當然不會去攻擊或推翻「業報輪迴」的。
41.jpg
但是,問題的癥結正是在「業報輪迴」這些堅固無比的「飛扶壁」上,只要「飛扶壁」不能先行拆除,主體意識的高塔就難以撼動,更遑論一舉推倒;只要「業報輪迴」假說存在一天,印度的「種姓制度」就一天不能消除。


 樓主| 發表於 2017-6-12 20:34: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ichaella 於 2017-6-12 20:38 編輯

不先脫掉鞋子,如何能脫掉襪子?

也所以,釋迦牟尼一面高擎「眾生平等」大旗,一面又大聲宣揚「因果業報、六道輪迴」的佛教基本教義;「甘地」一面想極力把賤民拉出種姓制度的騙局,烘抬到「神之子」的稱謂,但是,自己又虔信印度教「業報輪迴」的基本教義。因而,不先脫掉鞋子,如何能脫掉襪子?不先剝除毛栗有刺的外殼,又如何能順利吃到深藏其中的栗子果仁呢?

也因此;釋迦牟尼和「甘地」一開始的認知和作法就已經註定終究要失敗的結局;二千多年來,印度的「種姓制度」迄今還是根深蒂固的深植人心,難以改變,而賤民的地位也如二千多年以前一樣低落不堪;甚至在近親通婚的惡性循環中,只是每況愈下;迄今印度至少有二億的賤民,這個問題很難解決,相信也沒有任何人能有效解決;很難想像在現代的世界上,竟然一個國家會有將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是目不識丁,長期處於極度貧困和死亡邊緣的賤民?更嚴重的是;上層種姓根本不關心甚至厭惡這些賤民,印度本身有良知之士或者國際人道組織即使非常關切,但是,一樣是愛莫能助,沒有任何良方可以解決或有效的改善;最糟糕的是;賤民一樣會繼續增生和成長,不解決,它也永遠不會自然消失!

要怪罪誰或者要怪罪什麼呢?

怪罪「種姓制度」吧!怪罪「業報輪迴」這個頑強的幫兇吧!

「種姓制度」這個主體意識本身是虛弱得無法走出印度,但是,「業報輪迴」這個幫兇卻堅強到可以隨著印度教的分支—佛教,遠走異國,在中國、在西藏、在韓國、在日本、在大多數東南亞國家開花結果,麻痺毒害了東亞地區十幾億人口長達一千五百年以上,迄今但然是牢牢的根植人心,成了東亞人民永難擺脫甚至不知道要擺脫的千年夢魘。


註1.印度出生賤民階級的人權鬥士「安貝德卡爾博士」也持此觀點。他發明了「達利特」(Dalit,受壓迫的人,原意為「契約勞工」)一詞,用以稱呼不可接觸者。受甘地影響較深的人仍然將賤民尊稱為「哈利真」,受安貝德卡爾影響的人將賤民階層稱為「達利特」,印度官方則從政治和法律的角度,將賤民稱為「表列種姓」。


註2.西元1955年,印度當局通過「不可接觸制犯罪法」實施任何不可接觸制的歧視行為,都將構成刑事犯罪。1976年印度又頒佈「廢除契約勞工法」。此後又制定「民權保護法」。該法再一次申明廢除不可接觸制度的重要性,詳細列舉了禁止不可接觸性歧視的具體事項,該法規定:不允許表列種姓進入寺廟,不允許他們到聖河沐浴,為他們進入商店、河流、墓地、旅店、餐廳和公共設施設置障礙,阻止他們舉行宗教儀式,不允許他們佩戴首飾和穿著華麗的衣服,不允許他們進入醫院,不允許他們買東西等項都觸犯法律,都將受到懲罰。運用罷工手段反對「不可接觸者」和開除不實行不可接觸制度者的人,也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註3.既然稱為「種姓制度」,自古以來,就把不同階級的差別註記在不同的「姓氏」之中,直到今天,從一個印度人的全名中就可以清楚的辨別他的種姓階級。在美國和加拿大境內,許多皈依佛教的前賤民說,即使在美國那些印度教徒還是一直歧視他們;雅傑斯 華黑得(YogeshVarhade),今年65歲,原為印度一家紡織廠工作的賤民,現在是賓州金士頓城的機械技師,華黑得說:「我們唾棄邪惡的印度教種姓制度,但這些上層種姓並不承認這事實,因他們不肯放棄既得的利益;即使受過高等教育,他們還是認為碰觸其他人就會弄髒他們」。

安貝克博士國際訊息團的團員,現住加拿大亞伯達省的前賤種拉傑肯保(Raju Kamble)說:「我們族人因種姓制度已被奴役了2000年之久,就因印度教偽言這是神的意旨。::如果沒有這種姓制度、印度教絕不能存在,這就是為什麼安貝卡博士說我們必須拒絕印度教,印度教絕不會準備說人人平等,即使在西方他們也不會改變這看法!」

42.jpg
註4.本書作者於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密集前往印度三次,走訪東印、北印、西印,從大城小鎮更深入許多偏遠農村,以田野調查方式,積極蒐集各種與宗教信仰和輪迴轉世的樣本,對象涵蓋四大種姓和各行各業,得到的初步結果顯示只要是「印度教徒」,就肯定是完全相信「三道輪迴」和「因果業報」之說;甚至專程拜訪「賤民聚落」中,受訪的對象同樣相信「三道輪迴」和「因果業報」,並且希望來世能轉生到較好的階級,能過更好的生活。


發表於 2017-6-12 21:04:41 | 顯示全部樓層
附錄:

印度憲法之父出身賤民 連銅像都難逃種姓制度餘毒

風傳媒

出身於賤民階級的印度憲法之父安貝卡。(取自推特)

出身於賤民階級的印度憲法之父安貝卡。(取自推特)

走在印度坦米爾那得邦(Tamil Nadu)的市民廣場,即將來臨的涼季帶來陣陣冷風,廣場上一尊銅像聳然而立,下方的石板上被潑滿油漆,依稀可見原本應該是刻著「印度憲法之父」。銅像四周被一根根鐵條隔開,理應受人景仰的銅像如今卻被關在籠子裡,宛如身陷囹圄的囚犯。

    http://t.co/AJQxNZu0hr Ambedkar statue inside cage, where? Not Bihar but in TN. Dominant Castes against Dalits!
    — Chandru (@ChandrusWeb) 2015 10月 5日

用教育翻轉階級 昔日賤民成憲法之父

他是安貝卡(Bhimrao R. Ambedkar),印度憲法的起草者,是賤民階級(Dalits)的楷模和精神領袖,讓佛教在印度重振聲望,為消滅社會不平等奉獻一生,被稱為「印度憲法之父」,或是更親切一點,「巴巴薩海布」(Babasaheb,爸爸先生)。
印度奇景!鐵籠關銅像 「憲法之父」難敵種姓制度。(取自網路)
印度「憲法之父」安貝卡(Bhimrao R. Ambedkar)。(取自推特)

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留學倫敦多年、擁有4個博士學位的安貝卡接下制定憲法的重擔,讓國家在百廢待舉中確立憲政精神。出身賤民的他深知種姓制度(Caste system)的不平等是印度社會進步的阻礙,特意將限制種姓制度的文字寫進法典中。

1949年,制憲會議通過這部總共300多條內文的憲法,安貝卡成為賤民階級的楷模與精神領袖,更被譽為「印度憲法之父」。隨後,安貝卡積極投入佛教研究,成為印度佛教重振聲望的領導者,不斷勸說印度人民拋棄種姓和宗教的束縛,為印度社會的平等鞠躬盡瘁。
印度奇景!鐵籠關銅像 「憲法之父」難敵種姓制度。(取自網路)
印度民眾在 「憲法之父」的銅像前獻花參拜。(取自推特)
避免衝突白熱化 銅像只好「關起來」

然而,這位左右印度發展的關鍵人物在過世後卻不得安寧,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與婆羅門信仰與平等精神勢同水火,不但對賤民階級的蔑視和虐待從不曾停歇,更視安貝卡如仇讎,把拖鞋串成環丟在他的銅像上,甚至把銅像的頭削下,極盡污辱之事。
印度奇景!鐵籠關銅像 「憲法之父」難敵種姓制度。(取自網路)
安貝卡的支持民眾,認為「憲法之父」與「聖雄」甘地都在為印度窮人發聲。(取自推特)

高階種姓制度的族群認為,安貝卡的作為是在污辱他們的血統,而軟弱的印度政府竟然讓賤民與他們平起平坐,反彈十分強烈。

主張階級平等的陣營則痛斥高階種姓,認為他們食古不化,同時也指責當局沒有魄力,罔顧憲法的人權與平等精神。兩邊都無法討好的的印度政府迫於無奈,只能將安貝卡的銅像用鐵欄杆圍起來,阻止抗議者破壞銅像,同時避免兩方人馬因此發生衝突。
種姓制度難除 憲法形同虛設

安貝卡所起草的憲法接近400條,其中還有上千條具體細則,被稱為「世上最長的憲法」。其中明文規定「禁止宗教、種族、種姓、性別、出生地的歧視」,但因為高階種姓極力反對,執政當局也是束手無策。
印度社會的貧窮問題依然嚴重
印度社會的貧窮問題依然嚴重。(取自推特)

坦米爾那得邦是印度經濟發展數一數二的大省,但種姓制度仍然在此出現。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坦米爾那得邦有19%的人口屬於賤民階級,但當地政黨都是十足的種姓主義者,不久前甚至還想設置地方特別法案,將賤民排除在福利制度之外,最後因為群眾反彈才作罷。

「我們的政治家竟然想要制定排除賤民的法律、創造不平等的社會,完完全全把印度的憲法精神當成擺設。」印度政治學者拉克什曼納(C. Lakshmanan)說,「這不僅是坦米爾那得邦的黑暗面,更是全印度的恥辱。」
一名印度的拾荒男孩。(美聯社)
一名印度的拾荒男孩。(美聯社)
賤民無人權 連喝水都有限制

在種姓制度風行的省份,賤民不能進入印度教寺廟,禁止使用任何公部門設施,甚至連理髮廳都不准進去。賤民也不能在公用水井裡取水,如果高階種姓者想要施捨飲水給賤民,賤民只能跪在地上、伸出雙手,讓高階種姓者倒水在他們手中。

根據印度政府統計,2014年在坦米爾納德邦共有70名賤民舉報種性歧視案件,從言語歧視到搶劫、性侵甚至謀殺都在其列,但沒有任何一名嫌疑人被定罪,即便是最嚴重的殺人罪也一樣。

安貝卡曾經說過,沒有解決種姓問題的印度,就像蓋在糞堆上的城堡。只要不平等存在這個社會上一天,我們辛辛苦苦創造的國家就有崩塌的一日。
----------------------------------------------------------

註:2017年6月12日轉載自「網路報導」

發表於 2017-6-22 09:26:3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所以可以把金星看成俺们的飞行器

發表於 2017-12-28 05:37:20 | 顯示全部樓層
一致不明白张大写本书为什么去印度那么麻烦,看完了才有深刻体会。 张大辛苦了。

發表於 2019-1-31 16:56:14 | 顯示全部樓層
『甚至專程拜訪「賤民聚落」中,受訪的對象同樣相信「三道輪迴」和「因果業報」,並且希望來世能轉生到較好的階級,能過更好的生活。』

印度教不是說賤民階級是一生族,不能轉生,即使後來改變成可以轉生,至多也是轉生成畜生道,無法轉世成人嗎?

發表於 2023-7-17 17:02:2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概贱民阶层并不识字,也没受过教育,听到其他种姓的人谈论三道轮回,就认为也包括他们吧。这个因果业报和三道轮回思想也把婆罗门自己给毒害了,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是大善人,死后可以去天堂吧?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