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256|回復: 5

火的來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8-1 01:03: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賀蘭飛雪 於 2011-11-11 15:04 編輯

火的來處

在「雜阿含經」第335經中說到:
「------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今人有用「火」來作比喻解說「生時無有來處」經句道:「猶如鑽火,因手鑽燧(取火的用具),得有火生,但火不從手生,亦不從燧鑽生,而也不能離開手、燧鑽而得生。試問,可否說火從手來,從燧或從鑽來?在火未現起前,手、燧及鑽的動作中,那一處有火的存在呢?不但六根的生起無有來處,是因緣生,即其他事物亦莫不如此------」


此說乍看起來確實頭頭是道,其實卻是大謬不然;火(或火焰)只是一種現象,本質是高溫的能量使然,有時高溫的能量並沒有煙或火焰的外觀現象,譬如燒到攝氏3、4百度的鋼鐵,並沒有火紅的外觀,但是,如果用紙張去觸碰,紙張立即會被高溫引燃。或者我們用放大鏡聚集太陽光,可以達到燃燒紙張、布料、木材的溫度而起火,但是,也同樣只是高溫的能量而已!

同樣的,以燧鑽木取火,火固然不在手、燧或鑽的動作上,但是,卻是因為這些工具和手的持續轉動形成高溫的能量而引燃木柴產生「火」,所以,當然不是火從手來,從燧或從鑽來;在火未現起前,手、燧及鑽的動作中,確實沒有一處有火的存在,因為「火」是來自高溫的能量。

宇宙是變動無常的,能量是變動的原動力,可說宇宙中無處不存在各種能量,也包括許許多多高溫的能量,因此,高溫的能量才是「火」的本質,也是本然存在的,未必需要木、燧、手及鑽的動作等因緣才會產生「火」,這個論述很明顯是引喻失義的。


所以,「生時無有來處」豈不是落入「無因而生」的斷見?「滅時無有去處」豈不是落入「有因無果」的斷見?釋迦牟尼的說法豈不是和自己一貫的主張(否定無因論,強調有因必有果)自相矛盾?

也因為宇宙中處處充滿各式各樣的能量,所以「擁有自主意識的智性能量」的存在也就不足為奇,而有其必然性了。也所以此點和釋迦牟尼反對「靈魂」的主張也是大相逕庭的。


註1:本文是「測試水溫」之作
註2:「擁有自主意識的智性能量」是早先我個人對於「靈魂」的定義。

 樓主| 發表於 2010-8-1 02:19: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張大: 看了你此篇的心得,我也認同你的想法。 個人以為;釋迦牟尼內觀的工夫了得,但他還是缺少某些自然觀的運作。 2500年前的科技水平與今日比起來,這點是可以理解的。

 樓主| 發表於 2010-8-1 02:30: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張老師好..我看佛陀該現身和您辯論一番,天地自然人的網站,讓人能夠腦力激盪,無論何方的神聖與人才,都應該上來交換意見,反正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其實在妙潔的心中,您很多的見解和疑問,我大部分都能接受,且也是我改進缺失,最好的良藥。

 樓主| 發表於 2010-8-1 11:17: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張先生你好: 對於你研究宇宙萬物的用心和細心,我深感佩服, 以前讀佛經時,也對這方面存疑,總想不通,還認為是自己太龜毛, 也許真的科技進步,人對於自然界的觀察比以前來得更嚴謹,才會讓現代人思考的內容有異吧."

 樓主| 發表於 2010-8-1 13:48: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看看火山爆發, 板塊構造學說主張板塊的運動,是由於地球內部軟流圈的熱對流造成的。由於地底的高溫會將隱沒的板塊熔融,形成岩漿。岩漿藉由浮力緩緩上升,最後聚集成為岩漿庫,就是火山底部儲存岩漿的場所。而當岩漿中的氣體壓力累積到一個程度,火山就爆發了。 雖然火山毀滅性高,但生產力也強,可創造萬物賴以為生的基本元素:我們呼吸的空氣、植物所需的礦物,甚至是水;沒有火山,就沒有雲、雨、海洋,地球將成為死氣沉沉的沙漠。 然而,火山只是自然現象,在地球誕生之時便開始塑造地球表面; 就像是,花開花落,花朵自己不覺得感傷或美好,它只是自然,沒有人類所賦予的花落的傷感與花開的美好經驗。 釋迦牟尼認為一切皆苦,人生是苦,只有聖者才能了知為真理,所以稱作「苦聖諦」。因為種種煩惱就污染了心,因此要滅盡無餘,即苦滅的真理,也稱為「涅盤」。 如此厭棄人生一切短暫的美好,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一切努力只是為了擁抱死後永恆的涅盤。如果沒有生命的喜悅和滿足,一切都只有苦,短暫的美好也是無常,只要追求到脫離人生苦惱,就真的可以進入寂靜涅盤嗎? 張老師說過真理無所不在的,任何自然都可以是真理,而不是強調某個才是真正的真理。 讓我們在心中植下一顆小種子,新的生死輪迴觀,正在蘊釀中~~~

 樓主| 發表於 2010-8-2 17:28: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olor=#000080:17vdxl3h]對於佛陀的「自然觀」有所疑問者,可以參閱「起世經」。 用「火」來解釋是後人的比喻解說。 這篇經文看來是再講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生成「六識」的生滅,所以單獨拆解出「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不容易看出整篇的含意。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不代表正解。 暫且把整篇雜阿含(三三五)貼上來,如有浪費網路資源等情事,亦請告知。 [/color:17vdxl3h] [color=#0080FF:17vdxl3h]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 梵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經。諦聽。善思。 當為汝說。 雲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 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 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 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 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 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 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 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color:17vdxl3h]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