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陈蝶衣 於 2020-12-15 15:48 編輯
一。學習
若果,我想向你學禪,你怎麼教導我去學習?
或者,你來問我怎麼學習禪,具體從那裡入手,我如何教你進階前行?
找師傅?找高僧大德?人海茫茫,去哪裡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名師?如何判斷自己跟隨的這個老師是我自己紅塵苦海中的明燈?
又如何判斷師傅所說所做的就是正確的?就是正途?
或者找禪修社團?但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啊。我如何知道自己不是給踢入黑社會?不是自動送上門打包給人家賣了?
又如何知道自己獨自摸索學習路子是對是錯?
大家都會說自己修法是正途,是正念,誰也不服誰,反正這個世界是二律背反的,所以,正反對錯都有道理(我寫過一篇正念的,大家可以找來看看)。
難啊。
這就要看各自的目的了。看你想學到什麼?拿到什麼?達到什麼?
有緣分的,如果你看過幾本佛經戒律文字,算是學過了基礎班,再下一步,怎麼走?
進寺廟進修?話說,封給你一個菩薩金剛階位,還不是奈何橋前多走一遭,地獄門前僧道多,怎麼辦?閉關?打七?超度?法會?水陸道場?禮拜?燒香?放生?做善事?積功德?醒醒吧,閻羅豈會怕釋迦,判官面前莫討價,只怕,你的觀心感召,觀音提示,來的都是好兄弟,買路錢,少不得,廟觀後院妖孽眾,你才出狼窩又入虎坑。
咸水海中盲龜碰著救命浮木,難上難啊。
如果,你無法測度何種適合自己,我的建議是博覽群書,這得耗時間,不止三五年哦,看得來,也是剛剛好。是基礎。
我順便繞繞舌,你就知道。
首先,你得知道自己腦袋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東方的論理方法是綜合性,西方的思想是邏輯性,禪,是沒有邏輯性的,沒法給你分構分析。只有繼續不斷的看複雜的形而上學說,高度抽象的理論,勤於對萬物本質的觀察,以及用自己的知識對生命完備詮釋,別急,最好把密宗的儀軌儀式也翻番,學習曼陀羅複雜體系,有時間就學習中觀派天臺宗華嚴宗的思辨方式,學到其中的慎密抽象性邏輯解剖能力,走了一輪後,你就知道禪的簡單,直接,實用了。
二。家風
有了門派家風,就有了具體實修法門了。這下,就可以看到也看得出參差分別了。
我這家,咳咳,亂得很,基本沒幾句人話。
有興趣的,聽我說書彈唱幾句。閑著也是閑著,不礙事。
每種學問前行前輩多,只要有心,都會找到適合自己法門的,師承,有時,就很重要了,一輩子,自己的主心骨是什麼,指導自己過著平凡一生的思路是什麼,根據何種世界觀去行走世間,意識流無論多複雜,都會有流派門別的,佛家道門更是如此,不會平白無故亂說一通,自己出身都不懂,何來前行,除非,你是那個指天篤地的乞丐或者是騎青牛不知所蹤的那個。
臨濟臨天下,曹洞曹半天。
臨濟弟子遍天下,曹洞兒女半邊天。
或者我的話語太過武斷,誰叫我是臨濟子弟呢。
我只是為了將自己的立場正當化,必須將臨濟視為宗祖。無論臨濟宗的那個誰,只要是此門下弟子,必須這樣。實際上,臨濟師傅從來不會宣稱自己是“宗祖”。他一輩子弘揚的,是日常禪。
這個是時代的選擇,臨濟就那麼的凸兀出來,孤獨的懸掛在禪門空中。
只要一提到禪,就是臨濟宗,從而,將臨濟師傅與之前的禪宗祖師切割開,所以,臨濟宗不是狹窄的宗派,必須要放在歷史洪流中,從更寬廣的角度和人性化的角度,細細審視。
臨濟家風,嚴厲粗暴,有時,真不贊成大家從此門入。
臨濟將軍,名不虛傳。特徵是戰機鋒,論親疏。機鋒峭峻,五逆聞雷。想想,這只是狀態描述,如你在臨濟面前,是何等驚恐,每天不是生就是死,開口就打,閉嘴也錯,讓你做主,塞把大刀給你手中,斬殺了臨濟,請!請請!一刀痛快。要是下不了手,臨濟喝馬上閃現,五雷轟頂,震碎心肝。
怎樣?走還是留?鴨子好快又飛過去了。
會與不會,都來是錯,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死未。
臨濟忒是多事,我上去立馬一腳伸過去。
我本身就是行腳,無事人說無聊事。草堂本無事,平安過冬至。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道者率性而已,固眾人之所能知能行者也,故常不遠於人。
外不取凡聖,內不住根本。心外無法,內亦不可得。記住,不可得,沒啥可得,別求,別求啊。發呆,發呆去。
三。宗派
佛家十三宗,只有禪宗不是經依經來開宗立教,沒有秘典,也沒有神秘的儀式,禪是佛心宗,最具原創性和啟發性,靠正覺而得到佛心印(覺悟的智慧)。行者停止外來諸緣,面向自己,探究和證悟“唯有與生俱來的自我本性(自性)”。
知之一字,眾妙之門。
禪,在整個宗教史裡都是非常獨特的,就理論來說,是屬於思辨的神秘主義,外在表露出來的演示方式和闡說,讓人們覺得非常怪異,粗魯,深奧難解,如果你以“理性分析”“邏輯思維”“概念”去理解禪,那得出的結果肯定是荒謬的可笑的,或者是故弄虛玄的,裝出的莫測高深。
沒有一定基礎和進門學習,不在日常行住坐臥中有著非常系統的學習修行,是很難窺得此中奧秘的。
對習禪者而言,那些看似吊詭的公案對答說法並不是故布疑陣,而只是因為平常的語言不再是表達禪的深刻真理最適宜的工具,那些真理,講究的是個人體驗,任何念頭觀念,不是哲學形而上的邏輯解釋,它們必須在心靈深處去體會,在日常中印證,平易近人而直截了當,知了,就是蟬,禪就是知了。簡單不,不簡單,還需更簡單。尼姑原來是女人,一目了然。
禪宗的四種類別的修行方式。
1.息妄修心宗。”兩京法主,三帝門師“的神秀為代表,懶得說他,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的就是他。
2.泯絕無寄宗。這個和南傳的小乘一樣,世界看啥都是虛無的,整個世間沒有一件是實體,一切如夢如泡影,否定一切,以空寂為理想,一切皆空寂,當你進入這個時空,皆已幻化,本身也迷惑了,夠暈吧。石頭希遷,牛頭法融為代表,我曾經也追隨了很久石頭希遷師傅,石頭路滑,果然果然。
3.直顯心性宗。這個,臨濟的師公江西馬祖道一,一提馬蹄踏殺天下人,法脈傳承,就是臨濟家了。修法不難,就是太過簡單,怕你不信,你日常愛咋咋的,吃飯擔水砍柴,該睡就睡,自然滋潤的活著,從早到晚,所看所說所做,都是心性的直接表現。完全沒有必要為求悟而特意修行,只是順其自然,率性而活,這個好,和道家的一樣。
4.菏澤宗。這個宗派是將第二第三類組合一起,將空寂之心變為空寂之知,有了這個知,才能靈知不昧,怎麼樣才得到這個空寂之知,首先,你得空,耐得寂,守住靈台了了不昧,這樣,就在自己之中生起如“知”一樣的美妙實體。
這個美妙的“知”是大圓鏡智,但,不是明鏡台,大圓鏡智,是智,不是鏡子,要是有了鏡子,就有了塵埃,有了塵埃,又落到下下著--時時勤拂拭裡了,塵埃是迷,明鏡台也是迷,要是本來就沒有人們追求的悟,何來迷呢?
不用將塵埃和明鏡分開,迷和悟是一如,六祖的傳承,就這一點,獨立於印度和中土所有派別。
哲學是求知運動,哲學的話語是愛知,上帝之所以發笑,就這是一個沒有終結的運動,永沒有結束,一場沒有終點的無知求知的狂熱運動。
然而,宗教必須有個終點,人生會悄然而過,無論外在什麼條件,開悟,只有始於個人,終於個人,禪,必須拋開宗教。
六祖的頓悟,一棒打殺宗教家的理想主義和印度對虛無的追求。不要看字面解釋頓悟,這個不是指時間方面的瞬間開悟,而是超越了迷和悟,否定了平常意義上的悟。同樣,頓修,不是快速修行,是指不拘泥於靜寂之中的坐禪,是無修定主義,也否定了坐禪本身,所以,磨磚作鏡,南轅北轍啊。
如果你要最清晰最有效率的理解世間,理解關於生命的本身,就一定要自己去體驗,如實的理解生命的全體大用,這些簡單樸實的經驗體驗,就是你的學習。
語錄和公案搭出了架構,語言和概念是假言設施,建成探究深處的最有用的工具,但,要知道,這不是究竟實相,這是手指月亮的指。
我們本身知性的本質,是沒法去相信上帝和玉皇大帝的,安穩的小日子,不用靠他們,也不敢相信此類上層結構,所以,禪的日常,不會神秘化,看清了生命實相,穿越概念的上層結構,人們想像中的神威幽冥即時煙消雲散,此時,所謂的“開悟”就會來了。
一直強調的,是叫你堅持自己內在的精神經驗,翻閱經典,看完就放下,老師解釋,聽過就好,只有你的個人體驗,那一刻,那一秒,那一幕,就是禪的實踐價值,清茶一杯,點心半口,禪,沒有抽象的性格,一樹花落,一個點頭,你都會發現其中難以言喻的深刻思想,眼前的,就是禪。
陳蝶衣,數樹深紅出淺黃,山明水淨夜來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