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97|回復: 6

(轉帖)佛禍之一……范縝〈神滅論〉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12-4 20:37: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佛教在中國從魏晉一路紅到現代,這麼紅當然排斥的人很多,在南朝的時候有一個范縝,他的〈神滅論〉,曾經波瀾壯闊,當我讀到他的生平時,才知道古人高志未竟,有恨難申而致使白髮幡然並非虛誕,不得意者觀乎范縝的〈仿暮詩〉、〈白髮詠〉豈不戚戚焉?

    佛禍,並不是指佛學或佛教本身所帶來的災難,而是人為的災難,是不成才的信徒,或以佛為名,行迷信、斂財、蠱惑的人所為。

    大凡宗教或學說之起必有其良好的立意,然在流衍過程之中,卻須應時而變以歷久長存常新,然在這過程中卻常不免起了諸種流弊,或流於形式而失了真義,或流於表象而缺乏內涵,或迎合流俗而扭曲初衷,或以偏概全而妄加闡釋,或攀延附會而攬為己說……。觀乎佛教在流傳中,亦有這樣的流弊,當信徒過於迷信,或有心者的作為,而釀成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害,我稱之為佛禍。所以佛禍不是反佛,而是希望能就迷信所帶來的傷害,加以反省。

    在這裡更把佛禍的焦點放在兩個時代兩個人身上,一個是南朝齊梁間的范縝,一個是中唐的韓愈。

    范縝(約450-510,年60),一個沒落士族的後裔,先人范汪曾為大將軍,但自范縝出生時已家道中落,他的父親又早逝,所以和母親相依為命,他侍奉母親至孝,在當時是很有名的。他從小刻苦勤學,十幾歲時就離家投入當時名儒劉瓛的師門下,深受倚重。因為劉瓛的身分名望很高,很多權貴子弟都來從學,而這些子弟們錦衣玉食、肥馬輕裘、排場一個比一個天來大,但范縝的排場比他們更威,因為他穿布衣草鞋,自顧自的走路上下學,一點自卑感也欠奉,還喜歡高談闊論,講起話來有話直說百無禁忌,總而言之就是范縝很危險,所以千金的權貴子弟們都自動離他遠一點。

    由於范縝的想法與人特異,又不懂做人,在講究門第的劉宋時代,他的鬱鬱寡歡是可想而知的,據說他在29歲時就已經兩鬢星星了,他感概的寫下〈傷暮詩〉和〈白髮詠〉以抒發不平之鳴。到了30歲左右他當了官,是為尚書殿中郎,投效在竟陵王門下,但不是核心人物。之後他兩度出任太守,在宜都太守任內,把轄區內的廟宇「下教斷不祠」(禁絕境內廟宇的祭祀),頗惹非議。之後他更發表了〈神滅論〉,更是語驚四座、朝野喧嘩。嗯……他真是一個非常有實踐力的人。

    什麼是神滅論?簡而言之就是:身體和靈魂是一體性的,身體在則靈魂在,身體不在則靈魂滅亡,也就是「形神相即」、「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之意,他主張身體滅亡則靈魂不存,從根本上反對佛教的前世今生、因果報應、輪迴轉世之說。范縝的〈神滅論〉有其反佛的歷史淵源,亦有其維護傳統文化的立場,發揮了儒家的人本思想,雖然他不是第一個無神論者,但他的〈神滅論〉在佛教興盛的南朝卻非常突出,同時也是第一個較全面、用盡力量闢佛的人。

    關於范縝的闢佛史,或他的闢佛奮鬥史,簡述如下:


    第一次闢佛:竟陵王門下賓客‧范縝VS竟陵王‧蕭子良

    子良:「君不信因果,世間何得有富貴,何得有賤貧?」
    范縝:「人之生譬如一樹花,同發一枝,俱開一蔕,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於茵席之上,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側。墜茵蓆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


    【評論】:因果報應是佛教的基本信條之一,蕭子良用此觀念來解釋富貴貧賤,雖不恰當,但這是屬於宗教信仰的問題,無法用理性看待。而且范縝以王充的「天地合氣,人偶自生」的道理駁之,這和因果報應一樣,都缺乏經驗和論據,只是一廂情願的看法,而這個看法甚至比因果報應更為消極,因為因果報應還相信善有善報──人力可為,而范縝卻以偶然、無因性看待所有事物,如此一來人力就不可為了。

雖然范縝的說法有缺陷是顯而易見的,但竟陵王卻無法以理屈之,甚至在感化心切的心態下,以威迫利誘相加,這反而使范縝更堅定他的信念,更「不能屈」。誠然,范縝對神滅論的信念是堅定的,外在的迫害使他益加堅定固不容易,但蕭子良能容納一個與他意見截然相反的臣屬,在專制時代,且佛教風氣盛行下,他的寬厚可見一斑。范縝在闢佛之後,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在太守任上禁絕神廟祀奉,卻沒有招徠任何麻煩,這對當時的士大夫遭遇來說,不得不說他運氣不錯。

   之後,蕭衍篡齊做了皇帝,范縝是蕭衍派的,兩人私交甚篤,但在對佛的態度上,蕭衍依然篤信他的佛,范縝也依然堅持他的〈神滅論〉。於是不久之後,朝廷和范縝之間又舉行一場精采的辯論。


    第二次闢佛:中書郎‧范縝VS梁武帝‧蕭衍+名僧法雲+群臣64人

    問:「神滅,何以知其滅也?」
    答:「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
    問:「形者無知之稱,神者有知之名,知與無知,即事有異,神之與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聞也。」
    答:「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其質,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也。」


    以上可以看出兩造的辯論焦點在於「神滅不滅」,皇帝及一干人等用「形神相異」主張神不滅,范縝用「形神合一」以主張神滅。所以辯論的重點從「神滅不滅」進而到形神相異或合一之辯,范縝用刀(形)和利(神)來譬喻形神合一,他說:「捨利無刀,捨刀無利,未聞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這個譬喻很巧妙,但巧妙的譬喻,適足以把意見表達的更清楚,卻不能證明該意見是否正確。下面這個例子更能說明范縝的口才:


    王琰:「嗚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
    范縝:「嗚呼王子!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


當然,皇帝那方的人馬也是有高手的……。


   問:「形即是神者,手等亦是神邪?」
    答:「皆是神之分也。」
    問:「若皆是神之分,神既能慮,手等亦應能慮也?」
    答:「手等亦應能有痛癢之知,而無是非之慮。」
    問:「知之與慮,為一為異?」
    答:「知即是慮,淺則為知,深則為慮。」
    …………………………………(以下略)


    這裡的辯論雙方都很高明,帝王派緊守形神二分之理,范縝則在痛癢之知、是非之慮的詰問下,又找到了「深淺」之論,可說各有千秋,但大抵看來,范縝是辭窮了,只是還要硬拗,是非的判斷是思慮作用,痛癢的感受是感官作用,兩者根本不同,怎能說「知即是慮」?又怎能說知慮深淺之別呢?

撇開理論上的辨證,重返范縝的初衷,他是以神滅來斷絕佛教的因果報應,輪迴轉世之說,以達到闢佛的目的。但是宗教信仰是超乎理性的,佛教並不依靠理論而存在,也不會因為理論而消失,所以范縝〈神滅論〉是否正確,都不能達到闢佛的目的,甚至因為闢佛而益加堅定信眾的信仰。然而卻不能以結果論定范縝〈神滅論〉的價值,因為范縝的〈神滅論〉並不在發揚他的形神合一的哲學,而在於以形神合一之理來達成闢佛的目的,意即〈神滅論〉是為了闢佛的目的而存在的,但為什麼在一片佛教盛行的氣氛裡,范縝要走這條特異之路呢?
   


 樓主| 發表於 2017-12-4 20:39:12 | 顯示全部樓層


    是佛禍,是因為佛禍!

    晚唐杜牧有詩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詩中480寺的數據或有誇大,但南朝禮佛建廟風氣之盛況,概然可知。宗教,如果純屬於心靈上的寄託與信仰,固無可厚非,但若因此而勞民傷財,危害社會國家,那就必須重新省視其信仰的方式是否合理,是否可行了。

    范縝在〈神滅論〉篇末,充分揭露了佛教欺騙世人、離異親戚,更對國家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的一面,我試著翻譯原文如下:

佛教敗壞政治、傷風敗俗,如同風驚霧起,橫行不休。我有感於佛教的弊端,想要拯救陷溺在其中的人們。為什麼人們能傾家蕩產來供奉僧侶佛寺,卻不肯接濟親戚、悲憫窮人呢?這是因為佛教重於累積自我功德,不在濟世。所以就算給貧窮親友一點點,也很吝嗇,但捐給僧侶大量金錢時,卻很快樂。這還不是因為捐錢給僧侶可以得到好處,給朋友卻毫無幫助,而且把錢捐給佛寺,還可以博得積善的美名,(怎會不把錢捐給佛寺,而給親友呢?)此外,人們又受到佛教玄理的迷惑,對阿鼻地獄感到害怕,被他的虛誕的話所引誘,而嚮往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好。所以大家都捨棄儒生之服而穿上佛教的緇衣,廢棄了禮教而遵從佛法,家家不講骨肉親情,人人不婚絕後。導致了戰場上兵源短缺,官府沒辦事人員,因為大家遊蕩不事生產而糧食匱乏,而用在建造佛寺佛塔上面的土木也幾乎竭盡。(因為資源分配不公)作奸犯科的事層出不窮,但在這情況下人們仍粉飾太平,就是因為信佛的緣故,而佛教流傳不止,更是後患無窮。如果人們能秉持自然天性,立身處世但求自安,不假外求,對生命中的來來去去都不在意,該來的就讓他來,該走的就讓他走,順著天理而行,各安於自我性情。百姓樂於有其田畝而躬耕,君子則持守他淡泊名利的本性;努力生產糧食,則糧食將取之不盡,努力養蠶織衣,則衣服將用之不竭;於是百姓有多餘的財貨來奉獻君王,君王以無為不擾民來治理天下。如此,可以養自己,也可以養父母,可以幫助自己,也可以幫助別人,可以匡復國家,可以使君王稱霸,都是採行此道啊。

【原文如下】
問曰:「知此神滅,有何利用邪?」答曰:「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驚霧起,馳蕩不休。吾哀其弊,思拯其溺。夫竭財以赴僧,破產以趨佛,而不恤親戚,不憐窮匱者何邪?良由厚我之情深,濟物之意淺。是以圭撮涉於貧友,吝情動於顏色;千鍾委於富僧,歡意暢於容髮。豈不以僧有多稌之期,友無遺秉之報,務施闕於周急,歸(立)德必於在己!又惑以茫昧之言,懼以阿鼻(地獄)之苦,誘以虛誕之辭,欣以兜率之樂。故捨逢掖,襲橫衣,廢俎豆,列缾鉢,家家棄其親愛,人人絕其嗣續。致使兵挫於行間,吏空於官府,栗罄於惰遊,貨殫於泥木。所以姦宄弗勝,頌聲尚擁,惟此之故也。其流莫巳,其病無限。若陶甄稟於自然,森羅均於獨化,忽焉自有,怳爾而無;來也不禦,去也不追,乘乎天理,各安其性。小人甘其壟畝,君子保其恬素;耕而食,食不可窮也;蠶而衣,衣不可盡也。下有餘以其奉其上,上無為以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為己,可以為人,可以匡國,可以霸君,用此道也。」


發表於 2017-12-5 01:03:40 | 顯示全部樓層
功德无量一句话害了多少人。
我有时候会劝自己宗教都是教人向善, 但如果认真起来,宗教都是有罪。

發表於 2017-12-6 12:49: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颱風眼 於 2017-12-6 12:50 編輯

范縝的神滅論雖好但是就是救不了國破
也救不了梁武帝的自作孽不可活
原因大概就是佛教悖逆自然法則的教義
現在居然還有梁皇寶懺的法會
是在鼓勵沒事要學梁武帝一心向佛的悲慘下場嗎
還是好好的理智想想吧

發表於 2017-12-6 13:34:37 | 顯示全部樓層
佛教的壞處依然存在。

我現在都盡量不要用佛教用語,說話的時候就把話說清楚,讚美人就讚美”人“,再不用“慈悲”,“佛心”這些字了。人的善行值得我們多多彼此讚美。

發表於 2017-12-10 19:55:47 | 顯示全部樓層
kiddo 發表於 2017-12-6 13:34
佛教的壞處依然存在。

我現在都盡量不要用佛教用語,說話的時候就把話說清楚,讚美人就讚美”人“,再不用 ...

礼赞 慧根 神佛 报应 功德 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放下看空
无缘(原)无故 缘(原)由 缘起 缘(份) 孽缘....

發表於 2017-12-10 21:31:48 | 顯示全部樓層

不容易啊!在那個年代敢反佛,真是有膽識!有見識!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